即便在創始人離世后,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ZHA)的作品依然驚艷如初。坐落于深圳光明區的科技館新館,以其標志性的未來主義造型與節能設計,成為該事務所創新精神的當代注腳。這座2020年首次亮相的建筑,不僅延續了ZHA標志性的先鋒美學,更重新定義了可持續建筑的標準。

設計方: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

宇宙飛船般的視覺革命

設計團隊通過計算機建模與風洞測試優化建筑性能,使其在盛夏也能保持恒溫。最終呈現的結構既似游艇般流暢,又如宇宙飛船般前衛。ZHA將這座建筑形容為"太空中運行的天體",強調其創新形態與城市景觀中的動態存在感。

"我們采用被動式環境策略,通過計算機模擬測試建筑形態、空間與圍護結構,使其在深圳亞熱帶氣候條件下實現最佳性能。"事務所表示,"建筑朝向經過精密計算,在保持公園全景視野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中庭的太陽得熱。"

12.8萬㎡的科技方舟

館內12.8萬平方米(約138萬平方英尺)的空間內,分布著常設與臨時展廳、沉浸式劇場、影院、研究實驗室、創新中心及游客服務設施。室內設計延續了外部的未來主義風格,形成統一而富有感染力的氛圍。

隱藏的綠色科技密碼

這座科技館雖非嚴格意義上的綠色建筑,卻蘊含多項節能巧思:

雙層呼吸式幕墻:不銹鋼外板與墻體間形成通風間隙,有效隔絕陽光熱輻射

自清潔納米涂層:外立面氧化膜實現自保護與自清潔功能

屋頂光伏矩陣:太陽能板降低電網依賴

智能水循環系統:中水回用與雨水收集減少市政用水消耗

扎哈精神的中國延續

在合伙人帕特里克·舒馬赫帶領下,ZHA持續深耕中國市場。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珠海金灣市民藝術中心等新近項目,共同勾勒出該事務所在中國建筑版圖中的先鋒軌跡。這座科技館正如其造型所暗示的——既是扎哈美學的太空艙,也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能量基站。

設計啟示錄
當大多數節能建筑仍在為形式妥協時,ZHA用行動證明:可持續性從不是創意的枷鎖。在這里,每一道曲面都在計算太陽軌跡,每一塊鋼板都在呼吸季風,科技與詩意最終在北緯22°達成完美平衡。這或許正是未來建筑的終極奧義——不僅要改變天際線,更要重塑人與環境的對話方式。

精選文章:

從靜態到敘事:敘事驅動設計如何構建品牌忠誠度

極簡主義 vs 極繁主義海報:哪種設計風格更有效?

當時尚遇見AI:用ChatGPT圖像提示打造驚艷的“時尚品牌標本集”

Glass Imaging獲2000萬美元融資:用AI重塑數字影像品質

谷歌搜索和 Pantone 展望 Met Gala 的流行色彩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