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pik首席執行官華金·昆卡·阿貝拉(Joaquin Cuenca Abela)闡釋為何AI不能也不應包辦一切。
AI藝術的迅猛崛起讓許多藝術家陷入迷茫——在這個AI似乎無所不能的新時代,藝術創作的本質究竟是什么?更令人不安的是,AI的發展本就建立在無數創作者勞動成果的基礎之上。
對此,Freepik CEO華金直言不諱:"坦白說,AI行業難辭其咎。我們曾用海量數據訓練模型,卻未預見后果。如今重建信任勢在必行。"這需要正視創作者們的憂慮:作品被爬取、模仿乃至邊緣化的現實。
但現實已然如此,許多藝術家正在探索AI的創造性應用。華金為焦慮的創作者們指明方向:"AI能幫你講述故事,但不會告訴你該講什么故事。真正的創作源于對世界的感知,對人類情感的洞察,以及將這種理解注入作品的能力。"這與OpenAI的查德·尼爾森的觀點不謀而合:未來創造力的核心不在于工具掌握,而在于意義構建。
"工具會進化,"華金意味深長地說,"但審美的眼睛不會。"
華金回憶道,在Freepik舉辦的Upscale大會期間,生成式AI的崛起曾如海嘯般威脅著他苦心經營多年的免費圖庫業務。"當時感覺末日將至,"他坦言,"但我們選擇直面挑戰:如何幫助用戶借力新工具實現創新?"
Freepik沒有抗拒AI,而是積極擁抱變革。"我們最初天真地將Stable Diffusion集成到平臺,"華金笑道,"通過持續迭代,現在業務增速創下新高。"這場轉型不僅是技術革新,更是文化重塑——核心命題轉變為:如何用工具擴展(而非取代)創作者的視野?如今Freepik的用戶已突破平面設計師范疇,吸引著電影人、攝影師甚至建筑師。
"三年前攝影師不會使用我們的平臺,"華金指出,"但現在借助Magnific AI等修圖工具,他們找到了價值。"
(圖片來源:Freepik)
AI藝術正在拓寬創作邊界
生成式AI不僅提升效率,更在重構可能性。華金將其影響類比攝影術的發明:"當初人們預言相機會終結繪畫,結果只是改變了繪畫的形態。"同樣,AI讓創作者能夠突破預算限制,實現那些傳統工具因技術門檻而扼殺的靈感火花。
"3D技術本應更高效,結果往往比實拍更耗時昂貴,"華金解釋,"AI允許你'作弊'——無需建模每個細節就能創造視覺奇觀,這是解放。"
(圖片來源:Freepik)
AI最深刻的變革或許在于創作門檻的降低。華金視之為民主化進程的新階段:"過去一張圖庫照片要500美元,只有出版社買得起;后來Shutterstock降到10美元,我們更進一步,這才催生了社交媒體配圖市場。"如今AI正在孕育全新應用場景:"你可以只為300個觀眾制作YouTube廣告,這在過去不可想象。"
從高端制片廠到小商鋪都在受益。"我妻子經營咖啡館時,每晚要花一小時設計社交媒體帖子。現在只需說明'母親節''家庭優惠'等關鍵詞,AI就能自動完成。"
(圖片來源:Future)
最令華金興奮的是設計交互方式的變革。傳統設計軟件受限于硬件成本與操作復雜度,而"生成式AI提供了全新界面——就像與設計師對話。你描述需求,不斷調整,最終獲得成果。"這種對話模式雖不替代專業工作流,卻為情感化敘事釋放了創意空間。
"偉大的攝影不在于精通相機,"華金強調,"而在于發現價值的眼睛和講述故事的能力。這一點永不改變。"
新場景催生新工具
當AI生圖成為基礎服務,"未來通過Google或ChatGPT就能免費獲取圖像"時,華金認為專業平臺的出路在于構建深度協作工作流。"當需要團隊協作與方案迭代時,才是我們的用武之地,"他解釋道,"我們不為十億輕度用戶設計,而是服務數千萬專業人士。"
Freepik已開始測試3D資產生成、"無限畫布"設計空間等創新功能,所有開發均以用戶實際需求為導向。"我們發布新功能后,用數據說話——沒人用的就淘汰,"華金說,"永遠以用戶為圓心。"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