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2025年用戶仍被忽視——以及你能做些什么

這是2025年。
設計系統更智能了,AI能撰寫UX文案,Figma統治著我們的工作流...
然而——用戶依然常常被排除在決策圈之外。

作為UX或產品設計師,以下場景你一定不陌生:

? 老板對你贊不絕口
? 利益相關者在演示會上鼓掌
? 產品經理說"可以上線了"
? 但用戶呢?困惑。迷失。離開。

即使在今天,這種矛盾依然存在:

"你需要取悅老板,哪怕他的老板并不買賬。

但真正的老板是誰?用戶。而他們往往被忽略了。"

核心問題:內部認可 ≠ 用戶成功

深層矛盾不在于管理者存心犯錯——他們通常出于好意。
但內部討論往往獎勵演示的清晰度,而非產品使用的流暢度。

我們優化的是:
? 能獲得批準的內容
? 提案中光鮮亮麗的部分
? 符合業務KPI的指標

而用戶關心的卻是:

"我該點哪里?"

"這個按鈕究竟有什么用?"

"為什么這么復雜?"

設計已淪為政治博弈,而非同理心實踐。

現實困境:當組織需求凌駕于用戶時

產品堆砌無人需要的功能

會議妥協導致可用性下降

營銷過度承諾,UX無法兌現

用戶流失悄然發生——而數據看板依然"一片飄綠"

那么...你能做什么?

以下方法幫你在老板主導的環境中重拾用戶中心原則:

1. 用戶故事驅動敘事

演示時別只展示設計,要呈現用戶困境。
引用用戶原話、播放測試視頻、展示調研數據——任何能讓用戶"在場"的證據。

2. 用證據而非觀點設計

讓真實數據成為你的護甲:

可用性測試結果

熱力圖或操作回放

用戶凈推薦值或客服痛點

將討論從"我認為"轉變為"用戶證明"。

3. 戰略性倡導

將用戶目標與商業結果綁定:

"優化這個流程能減少流失→免費轉付費率提升30%"
讓同理心看起來像增長策略。

4. 原型化溝通

在高保真原型前,先用低保真工作坊與利益相關者模擬用戶旅程。
提前達成共識,降低后續阻力。

關鍵結論

? 為老板設計能讓你順利發布
? 為用戶設計能讓你持續增長
? 二者兼顧——但永遠記住產品為誰而生

用戶雖不在會議室,但他們的聲音必須在場。這就是設計師的使命。

終極思考

2025年乃至更遠未來,工具會變,趨勢會變,
但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終將勝出。

當下次在老板與用戶間左右為難時,請問自己:
你想取悅誰?而真正使用產品的又是誰?

精選文章:

2026春夏巴黎男裝周三大趨勢

新藝術風格:字體、裝飾與如何打造新藝術風格

人工智能時代,Z世代是否正陷入職業危機?

人工智能時代的人類:在多智能體世界中重新定義我們的角色

皮埃爾·伊夫·羅雄重塑米蘭四季酒店:當歷史瑰寶遇見當代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