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普遍認為,技術革新的推動者往往是年輕人。當提到“職場中的人工智能應用”時,腦海中可能會浮現這樣的刻板印象:一位精通數字技術的Z世代員工引領變革,熱情擁抱AI帶來的范式轉變。畢竟,在職場之外,這一代人不正是最快接納最新社交媒體平臺和技術趨勢的群體嗎?
然而——正如那句老話所說,假設往往與事實相去甚遠。實際情況遠比表面看起來復雜多樣。我們的最新研究顯示,55歲以上的會計師不僅沒有拖后腿,反而比年輕同事更快地接受了人工智能技術。他們更積極地采用生成式AI工具,并更早意識到這項技術如何幫助改變工作方式。例如,研究發現,僅有16%的18至24歲會計師會使用AI進行客戶洞察和報告分析,而在55歲以上人群中,這一比例高達50%。在合規任務方面,年輕群體的使用率為39%,而年長群體則達到71%。
這些發現與我們熟悉的“技術采納曲線”背道而馳,也與其他研究結果形成鮮明對比。德勤近期研究表明,16至34歲人群中62%曾主動使用生成式AI,而55至75歲人群僅有14%。那么,為什么在會計行業,年輕人對AI的參與度會呈現截然不同的景象?
現狀分析
研究表明,資深會計師比年輕同行更熱衷于使用工作流自動化和合規軟件等AI工具。這一現象的背后有多重原因:他們更愿意通過新技術解決手工流程問題,對行業人才短缺的危機意識更強,同時也更有動力通過提升效率來改善工作表現。
與此同時,年輕會計師在AI應用上進展緩慢,主要受限于初級崗位接觸先進工具的機會不足,以及相關培訓和資源支持缺失。對會計師事務所而言,這構成了嚴峻挑戰——只有全員的AI應用水平同步提升,才能真正實現工作模式的轉型。
這些發現為職場技術應用策略的討論提供了重要切入點。AI與自動化技術能顯著提升生產力和效率,例如減少重復性低價值工作、提高預測分析準確性等,從而為從基層到高層的所有崗位帶來績效提升和工作滿意度。
以會計行業為例,AI的普及將有效緩解整體工作負荷。其經濟效益同樣可觀:英國會計師事務所每年可為每位會計師節省近4.8萬英鎊的可計費時間,這源于對陳舊系統的現代化改造、行政負擔的減輕,以及技術驅動的生產力提升。
為何年長群體更積極擁抱AI?
在探討改進方案前,我們需要解析會計行業AI應用“年齡倒掛”現象背后的邏輯。
首先,資深管理者對行業人才短缺危機有著更敏銳的洞察。作為決策層,他們更清楚招聘困境可能帶來的沖擊,因此會主動通過學習自動化技能來未雨綢繆,為企業可能面臨的崗位空缺提前布局。
其次,資深從業者數十年的手工操作經驗使其對重復性行政、報告和合規任務的時間消耗有著深刻認知。這種經驗讓他們能更清晰地評估AI在優化流程、減輕工作負擔方面的價值,也更愿意將節省的時間投入到戰略性工作中。
最后,提升生產力對高層管理者有著直接激勵。在經濟環境日益嚴峻的背景下,會計師事務所必須最大化利用資源、人力和時間。隨著AI技術日趨易用,管理層自然會推動其落地應用。
阻礙年輕會計師應用AI的因素
我們還需審視20至30歲群體的行為動因:高層AI應用的高普及率是否掩蓋了一個隱憂——年輕從業者的AI使用受限可能導致了數據差異?
一種可能是,出于對AI可靠性和可控性的顧慮,企業傾向于限制尚未完全證明自身能力的新人使用該技術。在管理層緊盯投資回報的背景下,初級員工可能得不到組織的技術使用支持和鼓勵。
這種謹慎態度雖有一定合理性——重大AI戰略確實不宜完全交由新人實施——但企業更應把握機遇,通過培訓體系和治理框架為年輕員工提供支持。
數據折射出的本質問題或許是AI技能培訓的覆蓋不足。若想充分釋放AI潛力,會計師事務所等企業必須確保全組織范圍內的培訓資源,讓年輕員工也能接入高效的工作流程。
未來方向
當前數據總體上傳遞出積極信號:年長員工對AI的接納表明領導層對技術潛力持開放態度。但同樣重要的是,不能低估賦能年輕員工的價值——只有全員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才能實現真正的成功。
下一步的關鍵是確保各層級員工都能在清晰指導和培訓支持下接觸新技術。企業還需認識到,單純采購AI工具并不足以實現全員認同。真正的轉型需要將技術、技能與戰略有機結合,并付諸實踐。
根據Thomson Reuters的調查,85%的新入行者將工作與生活平衡視為擇業首要標準。AI技術恰恰提供了“高效工作而非過度勞累”的解決方案,幫助團隊實現員工日益重視的生活平衡目標。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