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值得擁有的,遠不止一個文本框和幾個切換按鈕。

許多人工智能的標志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圖片來源:Eyeware/OpenAI/DeepMotion)

人工智能正在飛速發展:模型規模不斷擴大,資金源源不斷涌入,AI模型和智能體已經開始為我們實際做事。然而,人工智能的品牌形象卻遠遠落后。

這讓我不禁想起2010年代初,當時Facebook和蘋果不僅僅是在推出產品——他們是在為一整個世代的品牌定調。Facebook在2012年的首次全球 campaign,蘋果2013年推出的iOS 7。我們很容易忘記,這些并不只是產品發布;它們是強大、響亮而清晰的宣言,引領了一場美學革命。品牌代表了某種理念,設計承載了某種意義。

如今,我們正處在人工智能的黎明時分,這可以說是我們一生中最為深刻的技術變革,其影響遠超社交網絡和智能手機時代。但大多數AI工具的外觀和體驗卻如出一轍:一個文本框、一個模型選擇器、幾個切換按鈕,再加上一些柔和的漸變色。這種設計安全而精致,舒適又可預測。

Manus 是AI聊天機器人的一個例子……(圖片來源:Future)

如果你花點時間從一個AI工具跳到另一個(就像我一樣,帶著不太健康的癡迷),你會發現它們都出奇地相似,甚至讓你感到有點無聊。當然,這確實讓我省去了可能漫長的學習過程,生活方便了許多。我測試了許多工具,比如Manus、n8n、V0等等,注冊流程順暢,幾分鐘內就能開始創作。它們都承諾要改變我的工作流程,讓我的生活更簡單、更自動化。我們正在見證一個全新智能時代的開端,但它的品牌工具箱卻仿佛還停留在2012年。

……V0 是另一個例子。注意到相似之處了嗎?(圖片來源:Future)

AI是一個故事。誰在講述它?

自2010年以來,硅谷品牌的核心承諾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便捷。過去15年中,每一個顛覆行業的品牌都在向我們推銷同一件事:它會讓生活變得更輕松,對每個人都如此。

這種“生產力遇見民主化”的故事,已成為現代品牌敘事的主流。品牌成了仁慈的賦能者,社會的“好人”,為我們提供知識、經驗和價值的入口。

而現在,AI品牌卻陷入了同樣的敘事窠臼。從界面到語調再到價值主張,全是老調重彈:生產力、可及性、民主化。它們成了硅谷的安全毯。但說實話,這項技術值得更好的表達。

智能(真正的、彈性的、不可預測的智能)是我們所知最美麗的力量之一。它深邃、復雜而動人。它不應該被簡化為單純的生產力工具。然而,大多數AI品牌仍在這樣營銷自己,仿佛人類創新的巔峰就是為做PPT省下20分鐘,或是取代一個呼叫中心。讓我告訴你:節省時間并不是一個品牌理念,它只是一個功能。

每一個AI聊天機器人都想成為你的助手、伙伴、伴侶——仿佛智能只能是某一種東西,只能完成單一功能,只是一場干凈利落的交易。這或許很“人工”,但絕不“智能”。因為智能是會變形的,它會根據情緒、情境和需求改變形態。它是連接,是微妙之處,是演進。

然而,大多數AI品牌似乎缺乏靈感,不愿去講述那個更豐富、更奇特、更富想象力的故事。如果這項技術真的要改變世界,那對我們如何觀察、感知和塑造世界的徹底重新定義又在哪里?

設計即世界觀

定義上一個科技時代的設計系統不僅僅是風格上的,更是意識形態上的。扁平化設計是在宣告:我們不是為了復制現實世界而來,而是為了重新創造它。

數字成了另一個維度,擁有自己的邏輯、自己的節奏、自己的美感。

如今,AI品牌卻還在同一套美學衣櫥里換裝打扮。Manus、Replit、Rocket AI,甚至連OpenAI優雅的新品牌形象,都仿佛在庫比蒂諾(蘋果總部所在地)深吸了一口氣。美嗎?當然。但大體上,仍在預料之中。

語音交互可能是少數真正前沿的突破之一,是一次迷人的飛躍。但即便如此,它也往往傾向于擬物化:用一個溫暖、輕聲細語的人類化界面,來安撫那個不確定自己是在與上帝對話還是與“回形針2.0”對話的社會的神經。

我們仍然缺少一種能真正應對此刻時代的設計哲學。設計是我們理解那些尚未能用言語表達之事的方式。

為“有感知能力”而設計意味著什么?AI界面應該模仿我們,還是應該發明一種新的視覺語言來幫助我們理解它們?交互應該是有機的、有觸感的、直覺的,還是應該顯得怪異、彈性、充滿未來感甚至令人不適?

這些都是宏大而激動人心的問題。但大多數品牌團隊并沒有在思考這些問題。也許是因為他們正忙于確保自己的著陸頁看起來像Notion,確保他們的A輪融資PPT不會嚇跑風投的錢。熟悉感能讓掌握資金的人感到安心。

“熟悉”正在扼殺未來

我們要明確一點:這不是糟糕的設計。實際上,這是非常優秀的設計:工藝精湛、用戶體驗深思熟慮、排版清晰利落。我們已經走了很遠。如今的科技界對品牌的掌握熟練得驚人。但它也過于“無害”了。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時刻,安全就意味著無聊,意味著渺小,意味著錯失良機。

我們現在需要的,是第一個敢于突破的AI品牌。一個敢于打破常規,為智能構建一套全新視覺操作系統的品牌。一個將用戶界面轉化為詩意的品牌。一個不僅定義我們如何使用AI,更定義我們如何感受它、如何與它建立聯系的品牌。

已經有一些苗頭出現了。Claude那富含情感理解的語調,ElevenLabs混亂又令人捧腹的語音聊天,Flowith從越野跑品牌借鑒來的UI自信……這些都是零星的魔法。但仍然沒有突破性的爆發,沒有哪個品牌能像iOS7那樣讓我們駐足,沒有出現新的設計信仰。

我并不是為了怪異而要求怪異。我要求的是意圖。是希望有一個品牌能站出來,不僅僅是推出另一個“AI助手”,而是帶來一種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因為如果AI將要重塑世界,我們需要一些品牌來幫助我們理解,我們正在步入一個怎樣的世界。

精選文章:

當你的設計走紅網絡時會發生什么?

YSG 以定制球形燈與閃亮馬賽克裝飾 Alémais 辦公室

2025 年 Pinterest 秋季趨勢報告

什么才是好的標志?

觀點:AI不會取代創意人員,但它能做到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