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是一篇關于人工智能和攝影的悲觀預測文章嗎?

既是,也不是。

不可否認,人工智能正在改變我們看待照片的方式,甚至改變了我們對“照片”本質的理解。

但讓我們暫且保持樂觀。變革伴隨著進步,而進步往往帶來新的機遇。

當然,一切將不復從前。我們需要適應,有些人可能會被淘汰。變革總是伴隨著陣痛。但在適應過程中,我們會找到新的表達方式。是的,即使在人工智能生成圖像日益強大的時代,希望依然存在。

攝影:John Broomfield。版權歸Museums Victoria所有。

人工智能并非攝影領域的第一次革命

回顧攝影帶來的第一次革命。19世紀初,發明家們(如尼埃普斯和達蓋爾)在創新浪潮中發現,他們可以“捕捉光線”,這一技術逐漸演變為商用膠片相機(首款為1888年的柯達相機)。

通過化學的魔力,光影與形態被瞬間轉化為栩栩如生的圖像。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和世界觀由此誕生。

想象一下,一位受過古典訓練的肖像畫家得知,有一種機械裝置可以無需高超技藝,僅憑操作相機和沖洗膠片就能瞬間生成完美肖像。他們是否曾擔憂自己的職業將不復存在?

人工智能的興起是類似的革命性轉變。正如相機曾讓畫家感到恐懼,如今人工智能也讓攝影界感到不安。

人工智能已經能夠無需相機、攝影師或記錄現實瞬間——這一攝影的核心特質——來“創造”照片(盡管關于能否稱之為“照片”仍存爭議)。

就像19世紀的肖像畫家面對畫架時的顫抖,如今的創意攝影師也在焦慮:如果人工智能圖像取代了攝影,他們的角色將何去何從?

H&M的數字孿生模特之一。

H&M的AI廣告:無需攝影師參與

瑞典服裝品牌H&M近期透露,他們已開始在不外景拍攝、無模特、無化妝師、無攝影師的情況下制作廣告照片。據報道,H&M將此前拍攝的30張模特照片(多角度)輸入AI系統,生成新的場景和服裝搭配的圖像。

H&M只是大公司用AI替代人工的一個例子。Mango、Levis和Adidas(以及其他許多品牌)都已使用AI生成營銷圖像。每次這樣做時,包括攝影師在內的一批創意工作者便失去了工作機會。

H&M首席創意官J?rgen Andersson輕描淡寫地否認AI會取代人類創意:“這不是人與機器的對抗,而是人與機器的協作……機器的作用是放大人類的創造力。”這番說辭顯得蒼白無力。

是的,H&M確實“放大”了人類創造力——因為他們使用了攝影師拍攝的原圖。但未來,他們可能連這一步都不再需要。

AI將如何重塑創意產業?

AI已能通過合成數百萬張現有圖像,生成逼真的人物。雖然這些圖像最初源于人類創作的內容,但到了某個階段,它們已不再是“放大”人類創意,而是徹底取代它。

我們似乎正處在那個恐慌的時刻:不確定AI將如何重塑創意產業,甚至生活的其他領域。有人堅稱AI圖像永遠無法與“真實”照片媲美,或AI藝術永遠無法匹敵人類創意。但這些質疑更像是美好的愿望,而非現實。

攝影:Anna Shvets

人類創造力的獨特性

AI尚處初級階段,但發展迅猛。幾乎沒有跡象表明它不會進步到足以生成與人類創作無異的圖像(以及視頻和文本)。

還記得那些堅持使用膠片攝影的攝影師嗎?他們曾斷言數碼圖像永遠無法超越膠片。而如今,數碼照片的質量已毋庸置疑地超越了膠片(更何況膠片最終也常被數字化)。技術總能超越我們的預期。

樂觀者從AI中看到了機遇。畢竟,借助數字圖像的可塑性,AI能為攝影師提供工具:即時評估圖像、提升畫質、銳化焦點、增減元素……可能性近乎無限。

但那些區分人類與機器的特質呢?我們的個性、生活經歷、獨特的視角,以及靈魂——這些“人類軟件”驅動的創造力,與依靠數據和代碼運行的計算機有著本質的不同。

AI會取代創意攝影嗎?

回到標題的問題:顯然,在某些領域,AI已經開始取代攝影師——生成那些過去只能由攝影師通過相機捕捉真實人物或瞬間的圖像。

但這并不等同于AI取代創意攝影。因為創意(尤其是純粹的創意攝影)并不受限于企業的傳播需求——后者關心的只是如何通過視覺內容降低成本并創造商業價值。

真正的創意攝影是藝術,關乎表達,是每位藝術家/攝影師獨有的表達方式。

從這個角度看,AI可以成為創意攝影師的工具。在人類創造力的無限領域中,AI與攝影已自由融合,催生出一種新型圖像(或許有人質疑它是否為“照片”),這是一種結合人類思想與計算機代碼的新創作形式。因此,AI并未取代創意攝影,而是成為了它的一部分。

精選文章:

音樂中的建筑圖騰:從巴比肯藝術中心到布魯爾的粗野主義

吉卜力工作室標志的歷史、色彩、字體與內涵

AI藝術提示詞完全指南:創意風格、類別與技巧精要

Firefly新增視頻功能、行業領先AI模型及生成音效特性

金正恩親自指導設計,朝鮮海濱度假區揭幕,“神秘國度”開放旅游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