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信息、圖像與噪音過載的世界里,瑞士風格平面設計提供了一種稀缺之物:靜謐。讓我們解析它的奧義。

什么是瑞士風格平面設計?

瑞士風格平面設計(又稱國際主義排版風格)是平面設計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運動之一,由瑞士設計師群體在1940-1950年代發展成型。其核心人物包括約瑟夫·穆勒-布羅克曼、阿明·霍夫曼和埃米爾·魯德,他們深受被譽為“瑞士平面設計之父”的恩斯特·凱勒影響。

瑞士風格不僅是一種視覺風格,更是一種植根于現代主義理念的設計哲學:

1、客觀與中立:設計不應強加情感或觀點,而需清晰公正地傳遞信息。

2、清晰與可讀性:信息必須明確易懂,易讀性至高無上。

3、秩序創造意義:設計應如邏輯系統般結構化、理性化。

4、排版即視覺元素與意義載體。

5、普適性:設計應超越文化偏見,為所有人服務。

6、形式追隨功能:美學自然源于實用性。

7、平衡無需對稱:不對稱布局更具動態與吸引力。

8、設計誠實性:材料與工具應忠于本質,而非模仿他人。

這些理念具體表現為六大特征,至今仍深刻影響著當代視覺傳達(尤其是網頁設計、企業標識與編輯設計):

1、以清晰簡潔取代裝飾

2、嚴格的網格系統組織內容

3、使用無襯線字體(如Helvetica)確保中性易讀

4、通過幾何留白實現不對稱平衡

5、運用負空間創造呼吸感

6、采用極簡色彩,通常僅限基礎色與黑白

瑞士風格平面設計的核心特征

1. 網格系統:瑞士風格的骨架

瑞士風格開創了數學化網格系統的嚴謹應用,通過網格對齊文本、圖像等元素,建立視覺和諧與結構邏輯。網格類型包括:

手稿網格:單一大區塊(如書頁)

分欄網格:垂直劃分頁面(如雙欄/三欄)

模塊化網格:行列組合形成矩陣

基線網格:確保文本水平對齊

2. 布局與構圖:不對稱中的平衡

在網格框架下,通過偏移元素與留白創造動態感。例如:

文本與圖像沿網格線錯落排布

大面積留白賦予元素呼吸空間

元素尺寸與位置嚴格遵循功能優先級

3. 排版:清晰至上的中性表達

首選無襯線字體以保證可讀性與中立性,經典字體包括:

Helvetica(1957年誕生于瑞士,瑞士風格典范)

Univers(阿德里安·弗魯提格設計,簡潔多用途)

Akzidenz-Grotesk(Helvetica前身)

Frutiger(專為導視系統優化的字體)

排版準則:

左對齊/右參差文本提升可讀性

避免兩端對齊造成的間距不均

通過字重/字號建立層級(保持克制)

慎用全大寫正文

4. 色彩體系:功能導向的極簡主義

黑白:作為基礎色確保最大對比度

三原色:紅/藍/黃(偶爾綠色)用于重點強調

點綴色:少量高飽和色引導視覺焦點

5. 攝影與插畫

傾向使用高對比度黑白照片(而非插畫),因其能客觀呈現現實。圖像嚴格按網格定位,始終服務于功能而非裝飾。

6. 極簡主義與留白哲學

瑞士設計的核心是通過極簡圖形消除視覺干擾,讓信息脫穎而出。負空間不僅能增強可讀性,更傳遞出精準與優雅。

運用瑞士風格的當代品牌案例

Apple

喬布斯回歸后,蘋果將瑞士風格融入UI設計、品牌與營銷:

使用Helvetica Neue及定制字體San Francisco

模塊化網格系統貫穿官網/Keynote/零售陳列

極致留白突出產品本體,廣告如“動態瑞士海報”

Notion

這款效率工具的數字化界面完美詮釋瑞士風格:

塊狀編輯器即模塊化網格的數字化呈現

采用Inter/Helvetica Neue字體建立清晰層級

扁平化圖標與單色UI延續瑞士克制美學

無印良品(Muji)

日本品牌將瑞士功能主義與日式侘寂融合:

無logo設計呼應“反裝飾”理念

產品標簽如排版技術手冊,雙語字體嚴格對齊

原色紙漿包裝與極簡門店陳列體現秩序感

法國時裝品牌A.P.C.

永恒不變的Helvetica大寫logo

型錄采用基線網格,攝影風格冷靜紀實

中性背景讓服裝成為絕對主角

《Kinfolk》雜志

網格系統控制圖文排布,留白營造靜謐感

現代無襯線字體(如Aper?u)延續中立語調

大幅自然光攝影取代插畫,突出真實感

如何在項目中應用瑞士風格

步驟1:選擇網格系統

手稿網格:書籍/長文本

分欄網格:雜志/網頁/手冊

模塊化網格:網頁/產品目錄

基線網格:多欄文本水平對齊

步驟2:擁抱不對稱布局

故意打破對稱,用留白平衡主導元素

UI設計中可偏移重要內容打破呆板網格

步驟3:建立視覺層級

通過字號/字重/色彩定義優先級

例如:H1(48pt粗體)→H2(32pt常規)→正文(14-16pt)

步驟4:限制色彩數量

以黑白灰為基礎,單色強調(如紅色標題)

同色系深淺替代多色混雜

步驟5:選用無襯線字體

推薦Helvetica/Univers/Inter等幾何字體

嚴格遵循網格對齊與間距規范

步驟6:強化核心視覺元素

幾何圖形(如紅色方塊分割版面)

高對比度攝影或超大字號作為視覺錨點

瑞士風格的歷史脈絡

1920-30年代:包豪斯影響

德國包豪斯學派倡導藝術與技術統一,其“少即是多”理念為瑞士風格奠基。

1940-50年代:追尋普適設計語言

戰后瑞士設計師以網格/攝影/無襯線字體構建中立、清晰的設計體系。

1950年代:體系化成型

蘇黎世與巴塞爾設計學院將瑞士風格理論化,Helvetica等字體成為全球標準。

結語

瑞士風格因其清晰的視覺邏輯,持續影響著導視系統、品牌設計與數字界面。掌握它不僅是學習一種美學,更是理解如何通過秩序實現高效溝通。對于設計師而言,這是一門必修的“視覺語法”課程。

精選文章:

人工智能對設計師日常工作與界面的真實影響:哪些因素依然重要

構建視覺世界:Studio Gruhl 的跨文化工藝

奶油黃裝飾:15種方法為家居注入這抹陽光色調

新用戶體驗規則:人工智能推薦如何改變設計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將香港休閑綜合體設計為"空中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