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有太多職場代際沖突新聞了:董明珠怒罵孟羽童“有人吃著碗里還看著鍋里的”;胖東來以 “員工結(jié)婚不許收彩禮” 的新規(guī)刷屏;劉強東愛兄弟但“不奮斗不是兄弟”……

每一個琢磨琢磨都蠻有意思,年輕人聽多了這些所謂前輩的“寄語”,內(nèi)心其實在想什么呢?

讓我想起從上家公司離職那天,我收拾電腦的時候聽見前領導又在跟實習生念叨:"你們這代人啊......"?

話音未落,我跟隔壁工位的 95 后同事對視一眼,同時翻了個大白眼。

離職的原因之一,就是實在受不了他這套“指點”。

他敲著桌子,沉浸在“當年勇”里,看不見我翻上天的白眼。

岸上的人,總愛對著水里掙扎的人,大談游泳的姿勢和彼岸的風光。這些指指點點本質(zhì)上是一種時代特權(quán)的傲慢

時代不同

是真倒霉

設計行業(yè),我們可以怎么看這種“職場代際沖突”呢?

大師們端著茶杯悠悠點評年輕人的時候,大概忘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多少沾了那個時代的光——那個設計行業(yè)年均增速超15%的黃金年代(2000-2010年,《2025年中國設計行業(yè)市場調(diào)查研究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并不是要掩蓋個人付出與努力的價值,而是對于設計行業(yè)來說,那至少是撒下種子就容易有收成的年代。

代際審美觀的撕裂,也是時代不同的明證——老一輩設計師怎么也欣賞不來的丑爆的Labubu,悄悄狂賺1467億

“審丑潮流”,某種意義上也是當代年輕人在這個高壓社會中以荒誕消解焦慮的情緒容器。

這個“高壓”,不是空話。

愛指點江山的老前輩習慣了用那時的濾鏡來看我們,卻對我們正在經(jīng)歷的一切假裝看不見

不是年輕設計師不想“沉淀”,是時代根本沒留給我們“慢工出細活”的空間。

國際勞工組織最新預測:2025年全球新增就業(yè)崗位將比預期減少700萬個。

“不是有AI嗎,三小時內(nèi)先出十稿我們一起選一選”;“這一版先不做了,你去抖音看看,有新熱點,我們結(jié)合一下重新改改方向”……

在現(xiàn)在做設計師太難了,行業(yè)門檻正變得又低又怪:

·?做品牌設計,要會 C4D 建模、AE 動效、小紅書運營。面試時,HR 會問:“能出鏡拍設計教程嗎?”

·?投簡歷,“精通 AI ” 比 “科班出身” 更吃香。

·?月薪 8k 的崗位,能收到 200 份帶作品集的海歸簡歷。

·?AI設計工具滲透率正從2023年18%飆升至2025年30%(《中國人工智能圖形設計工具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及未來發(fā)展趨勢研究報告》)寶媽在家就可以用 AI 接 “30 元 10 個 LOGO 設計” 的單。

這代普通設計師,每天都在疲于奔命。

年輕人的時代紅利

真是AI?

57.2%的職場人正涌向AI崗位(人社部《2025年春季職場人跳槽情況調(diào)查》)。

網(wǎng)絡上有著這樣的討論:“我們這代人,似乎從未真正分到過時代紅利。”“如果 AI 不是答案,那什么才是這個時代的機會?”?

AI確實給了我們這代人一個機會——“技術(shù)平權(quán)”。 作為數(shù)字原住民,我們天生會用AI打破老一套流程,把天馬行空的想法快速變成作品。它讓不是科班出身的年輕人,也能在社交媒體上發(fā)現(xiàn)需求,做出東西。

但低門檻伴隨的是更慘烈的內(nèi)卷。?

AI讓設計越來越“簡單”、越來越像。我們需要在“用工具提高效率”和“保持自己獨特風格”之間,找到那個微妙的平衡點。

如果只是滿足于操作AI的“技工”角色,終將被更高效的模型取代。

“紅利”絕不是工具本身。

我們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是能跳出設計看問題的跨界思維,是對人和社會的深刻理解,是精準抓住用戶想要什么,是對社會現(xiàn)象有獨到看法——這些才是我們手里的“方向盤”,決定我們往哪開,開多遠。

不需要指點

需要對話

比起高高在上的“指點”,年輕人更需要有價值的幫助和建設性的對話。

我們尊重前人踩過的坑、積累的經(jīng)驗,也理解一些真的“為你好”的善意。

但是求求別再用“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來否定年輕人的新戰(zhàn)場。

如果真心想“指點”,不如和我們共同探討新工具、新平臺帶來的可能性,聊聊在這個劇變的時代里,真正需要思考和解答的關鍵命題:

1. 當 AI能搞定大部分畫圖活了,人還能干啥?

2. 有哪些小眾市場?怎么用設計抓住小眾市場的錢?

3. 工具越來越好學,大家都能上手了,我能比其他人贏在哪?

……

昨晚下班走的時候,看見實習生在工位上調(diào)prompts,屏幕映著她眼底的青黑。忽然覺得,這代設計師挺酷的。

沒趕上行業(yè)草莽期的紅利,卻撞上了重新定義 "設計" 的時代

我們在 AI 的浪潮里學游泳,在短視頻的夾縫里找機會,在甲方的 "再改一版" 里磨棱角。比起 "你們要珍惜時代" 的教誨,年輕人更想想知道努力的方向?qū)Σ粚?/strong>。

時代的河流從來湍急,站在岸上的人與其感慨 "年輕人不行",不如蹲下來,看看我們?nèi)绾卧诩ち骼铮稽c點摸出屬于這個時代的答案。

精選文章:

體驗Tengr.ai的Quantum 3.0:徹底顛覆了我的認知

當無障礙標準滑坡時,設計必須挺身而出

倫敦美學:粗糲與優(yōu)雅交織的設計、時尚與品牌文化

人工智能是否意味著初級崗位的終結(jié)?

菲律賓設計師打造的十款創(chuàng)意家居精品